在今天(8月8日)Pokemon Presents直播上,官方公开《宝可梦 朱&紫》的付费DLC「零之秘宝」的第三支宣传影片,介绍了DLC中新出场的人物、宝可梦以及地点等内容。前篇「碧之假面」将于9月13日发售,后篇「蓝之圆盘」预计将于今年冬季发售。
全新登场人物
沙俪
性格爽朗,喜欢相机的旅行者。她似乎正在追寻某只宝可梦,并想拍下它的照片。

白蕾雅
主人公参加的夏令营的领队,也是蓝莓学园的老师。为了迎接主人公而来到帕底亚地区。她好奇心旺盛,对太晶化也很有兴趣。

紫竽
蓝莓联盟四天王的其中一人。性格认真,会照顾人。她会带领来到蓝莓学园的主人公到处参观。

赤松
蓝莓联盟四天王的其中一人。喜欢烹饪和炽热的对战。经常会在社团活动后为其他三位四天王烹饪料理并一起享用。

纳莉
蓝莓联盟四天王的其中一人。沉默寡言,在任何状况下都能保持冷静,似乎也有着会为伙伴着想的一面。

杜若
蓝莓联盟四天王的其中一人。虽然看上去无精打采,但对战的实力不容小觑。似乎不怎么去上课,甚至有已经留了3次级的传闻。

全新宝可梦



全新玩法要素
前篇:碧之假面
通过夏令营的定向越野来探索北上乡!
因参加夏令营而造访北上乡的主人公被告知需要完成一个课题,内容是探索北上乡历史的定向越野。在定向越野中,主人公将会与其他学生一起在北上乡里四处冒险,找出写有流传在北上乡的古老故事的介绍牌。来解密历史,揭开流传在北上乡的谜团吧。

在「永久森林」中寻找宝可梦并拍照!
有个叫「沙俪」的人为了寻找某只宝可梦并拍下它的照片而来到北上乡。主人公则会在冒险中与她相遇。两人还会一起踏进传闻中有那只宝可梦出没的「永久森林」。在北上乡的人们几乎不会进入的地方拍摄宝可梦,同时和沙俪一起找出她正在追寻的宝可梦吧。

争取最高得分!「打鬼祭」
「打鬼祭」是北上乡自古流传的活动。这是一种骑上宝可梦,撞破被称为鬼气球的气球,收集树果并将其运到树果台的游戏。作为游戏的报酬,还有机会获得能提高宝可梦基础点数的「粘糕」,以及能重置基础点数的「净空粘糕」。

通过互联网连接或本地联机,最多可以4人一起多人游玩。尝试各自到远处撞破气球,或赶跑贪吃的宝可梦以防止收集到的树果被吃等策略,通过巧妙的团队合作来挑战高难度的等级吧。

和宝可梦的拍摄变得更加有趣!
在冒险中能获得「洛拍棒」。可以用更广的视角拍摄,因此跟朋友和宝可梦一起拍照时会很方便。来多多拍下更赞的照片吧。对一起在场地上行动的宝可梦发出信号,即可让宝可梦停在原地不动等待。还能在拍摄照片时找出最佳角度。


后篇:蓝之圆盘
参加蓝莓联盟,挑战蓝莓学园的四天王!
在蓝莓学园中,有一个为学生们的宝可梦对战实力评级的制度,名为「蓝莓联盟」。蓝莓联盟中实力最强的4人被称为蓝莓联盟四天王,是学生们憧憬的对象。主人公受到蓝莓联盟四天王其中一员——杜若的邀请而参加了蓝莓联盟,将挑战以生态巨蛋的4个区域为据点的蓝莓联盟四天王。

飞行
为了挑战蓝莓联盟四天王“纳莉”的四天王挑战而吃下药丸的传说的宝可梦故勒顿、密勒顿似乎会变得能“飞行”。虽然似乎只能暂时获得这种力量,但蕴藏在它们体内的力量或许会在某一天得到解放。

和伙伴切磋宝可梦对战的社团「联盟社」
蓝莓学园有着名为“联盟社”的社团,以蓝莓联盟四天王为首,参加了蓝莓联盟的训练家们会在社团中相互切磋宝可梦对战。在联盟社的活动室中,可以和在蓝莓学园遇到的伙伴加深交流。

社团活动室的电脑
通过操作放在社团活动室的电脑,能够支援正在筹备活动资金的其他社团的活动。向其他社团捐赠在学园中流通的货币「蓝莓点数(BP)」,便有可能获得回礼。例如向蓝莓学园美术社捐赠BP,便能够更换社团活动室的装饰。

特邀教员
在蓝莓学园留学期间,将能够邀请主人公在帕底亚地区认识的熟悉的训练家到学园来。将训练家邀请来后,能够和他们聊天或一起拍照。另外,若在对战中战胜训练家,还能交换宝可梦,或是有机会看到对方不曾展现的一面。

《宝可梦 朱&紫》前篇「碧之假面」将于9月13日发售,后篇「蓝之圆盘」预计将于今年冬季发售。想要了解更多详情的玩家可以到官方网站查看。官方还释出了更详细的介绍影片,有兴趣的玩家可以看看哦!
其实在资料片推出前,官方还公开游戏内的全新活动,幻之宝可梦「梦幻」与传说的宝可梦「超梦」将于《宝可梦 朱/紫》帕底亚地区登场,即日起玩家只要输入代码,就可以获得传奇的幻之宝可梦「梦幻」,每个玩家能获得的梦幻个性、技能与太晶属性都略有不同。此外将于9月1日至18日,开放超梦的太晶团体战,意即玩家可以捕获超梦。

想要了解更多这个活动的详情,可以点击这个链接查看。

作为全新的《Pokemon》正统续作,本作会与《Pokemon Legends Arceus》类似,采用全明雷的遇敌形式,同时官方也宣布,本作将会是以开放世界的形式来呈现,玩家能在其中自由自在地冒险,并且许多大家熟悉的宝可梦也将会游戏中登场!
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