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hone 16 Pro Max 是 Apple 在2024年9月推出的年度旗舰,自发布之初就备受关注:首次加入相机控制按键(Camera Control),屏幕尺寸更大与更窄边框,还是首批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的手机之一——这些更新意味着它不只是 Apple 的「最强旗舰」,更是 Apple 未来影像与 AI 路线的关键节点。
在实际使用了半年之后,这款手机的使用体验如何?这些「看起来很未来」的功能,对日常用户真的有帮助吗?又是否值得现在入手?这篇文章,小编就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,来聊聊 iPhone 16 Pro Max 的半年使用心得。
外观与手感:更大,更重了点
从 iPhone 12 系列开始,「边框方正 + 大尺寸」设计一直是 Pro Max 系列的标志。iPhone 16 Pro Max 延续上一代钛金属边框设计,整机重量达到 227g,比上一代的 221g 略重。不过相比更早的不锈钢时代(如 14 Pro Max 的 240g),它仍算轻巧。

背面采用哑光玻璃,手感细腻、不易沾指纹。屏幕方面,配备了6.9英寸 OLED 超视网膜 XDR 显示屏,相较上一代6.7英寸,视野更宽广,边框更窄,观感更沉浸。


屏幕支持 ProMotion 120Hz 自适应刷新率,滑动流畅,刷社交媒体或玩游戏都特别顺手。色彩方面,支持 P3 广色域与 True Tone,画面还原自然真实。峰值亮度达2,000尼特,即使在强烈阳光下也清晰可见。
不过,6.9英寸的屏幕带来的一个现实问题是——单手操作难度上升。机身尺寸达到 163mm x 77.6mm,对于手掌偏小的用户来说,单手打字或操作时容易感到吃力,想单手打字几乎得靠拇指极限拉伸,尤其是在走路、搭公共交通时更为明显。


性能表现:A18 Pro 依然强
iPhone 16 Pro Max 搭载的 A18 Pro 芯片采用 3nm 工艺,性能提升明显。在日常使用中,无论是社交、多任务切换、网页浏览还是高负载应用(如剪辑视频、修图),都能保持流畅运行。
游戏方面,像《鸣潮》《崩坏:星穹铁道》《Delta Force》《Racing Master》等在高画质设定下运行都非常顺畅,帧率稳定,几乎感受不到卡顿。
其中,《Racing Master》开启超高画质+60FPS,实测20分钟消耗约7%电量,全程流畅,开车体验顺滑。
《Delta Force》在最高画质+无限制帧率下也能稳稳运行。
《鸣潮》在画质优先+60FPS,同时开启蓝牙和 GPS 的状态下游玩半小时,消耗电量约14%,即便是打斗特效频繁的场景也能保持流畅。
而《崩坏:星穹铁道》,也是在蓝牙与 GPS 开启的状态下,高画质+120FPS下游玩约1小时20分钟,电量从74%掉到40%,全程流畅无卡顿。
移植过来的主机 3A 游戏《生化危机4》,实测约20分钟消耗7%电量,加载和帧率都很稳定。
此外,iPhone 16 Pro Max 支持游戏模式,可尽量减少后台活动,提供更稳定的帧率和更流畅的游戏体验。同时,该模式还能显著降低无线游戏控制器和 AirPods 的延迟,让操作响应更及时,整体体验更加顺畅。
发热方面,通常游玩约10分钟后,镜头模组附近会开始发热,但屏幕部分并不烫手,因此基本不会影响游戏操作体验,退出游戏后散热也很快。
音效与续航:稳中有升
除了出色的显示效果,iPhone 16 Pro Max 的立体声扬声器依旧表现扎实,支持空间音频,声场开阔、层次分明,追剧、玩游戏时的听感体验依旧很棒。
iPhone 充电接口早已从15系列开始换成了 USB-C,一样没有 3.5mm 耳机接口,16系列也是如此。盒内附送一条 USB-C to USB-C 线,没有充电头,建议额外准备一条耐用的 USB-A to USB-C 数据线作为备用,日常用起来更方便。
iPhone 16 Pro Max 支持 30W 有线快充,虽然在 Apple 阵营里已经算是「快」的,但和现在动辄 80W、120W 的 Android 旗舰相比,速度只能说中规中矩。以小编的实际测试为例,使用 20W 充电头,从44%充到86%花了大约43分钟。虽说不算很快,但应付日常使用还是够用的。无线充电则支持最高 25W MagSafe 和 最高15W Qi2 和 Qi。
虽然这代电池容量仅小幅提升至 4,685mAh(比上一代多 240mAh),但得益于 A18 Pro 芯片的能效优化和系统调度,实际表现出色。
日常中度使用(社交、拍照、看视频)可以撑过1天,到晚上或第二天早上再充电;如果是高强度使用(导航、游戏、拍摄、刷短视频),则至少需要1天1充。小编这里的经验是去活动持续4小时拍摄照片和视频,电量很快从90+%掉到差不多20+% ,所以还是得准备一颗充电宝的,它原本的充电速度就不快,急的时候是真的很急。
另外,半年时间过去,小编电池循环101次,电池健康仍维持在100%。
Apple Intelligence:未来可期,目前仍在起步阶段
随着 AI 迅速发展,Apple 在 WWDC 2024 上正式推出了自家的生成式 AI 系统——Apple Intelligence,并计划在 iOS 18 中为 iPhone、iPad、Mac 带来一系列 AI 功能。
Apple Intelligence 支持的功能包括邮件智能写作、智能摘要、图片生成、AI消除物件等。这些功能仅限搭载 A17 Pro、A18、A18 Pro 和 M 系列芯片的设备使用,也就是说,iPhone 16 系列是目前极少数「符合资格」的 AI iPhone。
但现实是,Apple Intelligence 英语版在2024年10月推出 Beta 版,分批上线 AI 功能,而简体中文 Beta 版则直到2025年4月(也就是这个月)才上线。
小编目前最常用的功能是通知摘要和内建 ChatGPT 的写作工具,在写邮件或记备忘录时确实挺方便,然而,并不是所有 App 都能用写作工具。目前小编实际测试下来,已支持的第三方 App 包括微信、LINE 和 X,WhatsApp、Facebook Messenger 则尚未适配。另外,使用 AI 功能时,手机很快发热、掉电也明显加快。
虽然现在的体验还有点「半成品」,但从 Apple 一贯的节奏来看,等系统功能逐步稳定后,AI 会成为 iPhone 使用体验的重要一环。小编个人最期待的,还是更加聪明、懂你的 Siri。

所以如果你是抱着「先准备好硬件」的心态选购 iPhone 16 Pro Max,确实是为未来的一步好棋。等 Apple Intelligence 真正完整上线,你也能第一时间体验。
相机系统:表现稳定,但缺乏突破
iPhone 16 Pro Max 配备了4,800万像素主摄、4,800万像素超广角、以及支持5倍光学变焦的1,200万像素长焦镜头。主摄和长焦镜头在硬件上变化不大,整体成像依旧维持高水准,尤其是超广角镜头的升级,让画面细节更清晰,实用性更强。
主摄在细节捕捉上表现优异,无论是白天拍景还是室内拍人,动态范围和清晰度都令人满意。Apple 的成像风格一贯偏向写实,追求还原真实光影与色彩,在阴天或低光环境下会显得略灰或黄。不过,对普通用户来说,随手拍出不错的照片不成问题。
但如果想要更鲜艳或讨喜的效果,后期调色或使用第三方相机 App 几乎是必须的。
至于5倍光学变焦,小编个人觉得它的适用场景还是比较局限。相比之下,之前的3倍长焦更适合日常使用,尤其是在拍人像或室内特写时,构图距离更合适,也更容易掌控。5倍长焦更多是用来看远处的菜单,或是拍舞台、远景之类的场景,真正用上的时候反而不多。
视频拍摄仍是 Apple 强项,边走边拍画面稳定,色彩表现贴近真实,没有过度优化,整体体验仍领先 Android 阵营大多数机型。至于空间视频功能,说实话,小编用了半年,到现在都还没真正用过。
(全程使用 iPhone 16 Pro Max 手持拍摄,没有使用任何器材)
至于自拍,前置镜头为1,200万像素,用原相机拍的话还是一如既往地真实,脸上的小瑕疵都不会放过。…( ͡• ͜ʖ ͡• )
相机控制按键:新颖但并不实用
iPhone 16 Pro 系列新增了一个实体相机控制按键(Camera Control),位于电源键下方,主打「类相机」操作体验。按下可拍照,长按录影,轻扫还能调整焦段,听起来很方便,但在实际使用中却显得有些鸡肋。
首先,这个按键目前虽然支持物体识别功能(类似于 Google Lens),但一旦画面背景复杂、资讯或杂物太多时,识别过程容易卡顿,影响使用流畅度。
其次,比起按下实体键,直接点屏幕上的拍摄键更顺手,尤其是加上手机壳后,轻扫时容易误触,想按下拍照时又需要较大的力度,导致拍照体验不够顺畅。


就小编这半年多的日常使用来看,这个拍照键的使用次数可能还不到30次——不是不能用,而是真的「可有可无」。它更像是一个尝试探索新拍摄交互方式的附加功能,但对多数用户来说,它远没到「改变使用习惯」的程度。
现在还值得买吗?
如果你是 iPhone 14 之前的用户,特别是非 Pro 用户,预算有限,那 iPhone 16 Pro Max 或 Pro 的各方面升级都很有感(两者除了尺寸,配置是一样的),值得考虑入手,现在还有很多折扣呢。
如果你用的是 15 Pro 系列,那升级意义不大。无论是拍照、性能、外观设计,变化都只是微调。

如果你正准备换新机且预算充足,又或者是想从 Android 换去 Apple 的话,可以等等今年9月的 iPhone 17 系列,正所谓买新不买旧,看看是否有更大的升级(比如充电速度、相机优化、AI 加强等),再做决定。
总结
用了 iPhone 16 Pro Max 半年后,小编可以负责任地说:这仍是一款「稳健可靠」的旗舰机,在这半年里,它在小编的游戏媒体工作中帮了不少忙。虽然它没让小编惊呼连连,但每天用下来,确实没有什么可挑的。
它适合不追求花哨功能,但重视性能、续航、生态系统、拍照以及长期使用体验的用户。至于游戏体验,基本上只要是上了 App Store 的游戏,比如主机上移植过来 3A 游戏(如《死亡搁浅》、《生化危机》系列等),它都能轻松运行,而且这种流畅感和稳定性能持续好久。所以,如果你和小编一样,更看重日常体验的稳定,而不是追求每年换机的新鲜感,那 iPhone 16 Pro Max,或许是你的安心之选。
iPhone 16 Pro Max 售价从 RM5,999 起,欲购买或了解更多可以前往官网查看。小编之前还评测过 Apple AirPods 4(ANC),有兴趣的话可以点这里阅读。
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